摘要:微時代的信息傳播具有信息污染和信息碎片化的負面性,給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帶來沖擊。青年要增強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主性,既要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更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為具體實踐,外化為自覺行動。
關鍵詞:微時代;信息污染;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zuo)(zuo)為社會(hui)(hui)(hui)主(zhu)義(yi)改革發展和(he)現代化(hua)建設的(de)(de)(de)(de)生力軍,青(qing)(qing)年(nian)(nian)需要奮(fen)勇承擔起自(zi)己應(ying)盡的(de)(de)(de)(de)責(ze)任,首先就應(ying)堅定信仰、樹立起社會(hui)(hui)(hui)主(zhu)義(yi)核(he)心價值(zhi)觀。黨的(de)(de)(de)(de)十八大(da)(da)報告指(zhi)出:“倡(chang)導富強、民主(zhu)、文明、和(he)諧(xie),倡(chang)導自(zi)由、平等、公正(zheng)、法治(zhi),倡(chang)導愛國、敬業、誠信、友(you)善,積(ji)極培育(yu)和(he)踐行社會(hui)(hui)(hui)主(zhu)義(yi)核(he)心價值(zhi)觀。”[ ]2014年(nian)(nian)“五四(si)”青(qing)(qing)年(nian)(nian)節的(de)(de)(de)(de)時(shi)(shi)候,習(xi)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da)(da)學師生座談會(hui)(hui)(hui)上的(de)(de)(de)(de)講話中也強調(diao)了(le)青(qing)(qing)年(nian)(nian)要自(zi)覺踐行社會(hui)(hui)(hui)主(zhu)義(yi)核(he)心價值(zhi)觀。“微(wei)時(shi)(shi)代”里,各種(zhong)信息的(de)(de)(de)(de)傳播對青(qing)(qing)年(nian)(nian)社會(hui)(hui)(hui)主(zhu)義(yi)核(he)心價值(zhi)觀的(de)(de)(de)(de)形成發揮了(le)潛移默化(hua)的(de)(de)(de)(de)作(zuo)(zuo)用,這(zhe)種(zhong)作(zuo)(zuo)用有正(zheng)反(fan)兩面,反(fan)面作(zuo)(zuo)用尤其值(zhi)得我們警(jing)惕。
一、微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
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微時代”應運而生,人們的身邊常常被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各種冠以“微”的新事物圍繞著。盡管我們不知不覺的進入了“微時代”,但對“微時代”尚未有個明確的定義,最初,“微時代”被公認為是以微博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時代。隨著“微時代”的不斷發展、其他各種“微”事物的加入,“微時代”也在不斷的豐富自身。不管其如何變化,它與其他時代的本質區別在于信息傳播的變革。基于此,筆者比較傾向于浙江大學林群通過分析“微時代”的網絡傳播構成要件歸納出的定義,他認為:“‘微時代’是以信息的數字化技術為基礎,使用數字通信技術,運用音頻、視頻、文字、圖像等多種方式,通過新型的、移動便捷的顯示終端,進行以實時、互動、高效為主要特征的傳播活動的新的傳播時代。”
相比過往,“微時代”的信息傳播不僅在信息總量和種類上獲得爆炸式增長,同時在傳播方式、傳播效率等方面業取得了相當大的突破。
具體剖析“微時代”的信息傳播可以看到,它與以往不同之處在于“微時代”的信息傳播是迷你的、流動性更強、速度更快。
“微時代”的信息通過微博、微信等媒介傳播,它的內容簡要細微,可能只是一句話、一張圖甚至是一個符號等等,所以往往這些信息短小而精悍,對人們也更有吸引力,能在一瞬間帶給人巨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同時一條信息量的壓縮,使得信息流動更快,人們可以一瞬間發布很多條信息,也可以迅速的瀏覽、接收若干條信息。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也需內容更新速度變快,否則過時的信息便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對傳播者來說也只有這樣才可以在短時間內能迅速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微時代”的信息傳播最重要的一點還在于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人們能夠通過小型的信息移動接收終端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總之,我們看到,“微時代”的信息傳播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體驗,人們都在為進入這樣一個新時代而狂歡時,也不可避免發現其負面性。
一方面信息污染加重,“社會信息流中的信息由于蟄伏著與生俱來的不完全性、可偽性、時滯性等可污因子以及受人類在信息生產、加工處理、傳遞與應用等各環節中諸如物欲驅動等多因素的合力作用,它正帶來與其正效用近乎平行的負面影響———信息污染。”換言之,信息污染即信息的對人與社會的負面效應。
筆者認為信息污染表現為兩個層面:一是有用信息的污染,很多人常常忽略有用信息的負面影響,其實信息內容的低層次重復、信息管理失調導致的有用信息雜亂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信息污染。有用信息的污染簡言之就是信息超載或信息過剩,使這些具有一定價值的信息有些時候難以被人們區分哪些是自己真正所需的、哪些信息是真正可用的。有用信息泛濫擠壓人們的選擇空間,增加了人們信息處理的負擔,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弊端。
二是無用信息的污染,也就是信息沒有價值,包括過時的信息、無意義信息等等,甚至包括有害信息的污染。有害信息是信息污染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危害性最大的信息污染源。主要表現為虛假信息、淫穢色情信息、暴力信息、洗腦性信息、反主流價值觀信息等等。
另一方面,“微時代”的信息傳播的負面性除了以往的信息過剩、信息垃圾以外,如今表現最突出的一點便是信息的碎片化。
“‘碎片化’一詞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所謂‘碎片化’,英文為Fragmentation,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 ]顧名思義,信息碎片化就是指信息遭受分割,在新媒體的傳播上以碎片的形式存在著。
信息的碎片化有一定的益處,像前文中提到的,人們可以在零碎、間斷性的時間中創造、接受信息等等,使得信息的發布、傳播更迅速、更高效。而其負面性主要表現在:一是信息簡短,信息內容間不一定有什么內在聯系,彼此的相關性減弱,從某種程度上也加劇了信息過剩;二是人們獲得的信息是片段的、零散的,很難讓人產生深刻的印象;三是信息的碎片化使得信息在傳播過程中,丟失了它本來的面目,即信息失真,一些只言片語割裂了信息的完整性,信息容易被曲解,導致傳播后的信息與原本大相庭徑,輸出信息與輸入信息不一致。
“微時代”下,信息的傳播從不同角度、程度上給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這一重要課題值得我們關注。
二、“微時代”信息傳播對青年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挑戰
“微時代”里移動接收終端使用常態化,對青年們社會生活的滲透逐步加深,信息的傳播對青年的沖擊力和震撼力是前所未有的,它不僅改變了青年們的交流方式,更是對青年的價值觀塑造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新的技術為青年價值觀的樹立構建了新的平臺,提供了新的機遇,對青年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體說來,首先“微時代”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辟了新的路徑,找到了新的載體,使青年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渠道更加廣闊。其次,“微時代”過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傳播,具有很強的生動性、趣味性和靈活性,這種活潑的形式是青年喜聞樂見的,對青年來說更具吸引力。再者,由于“微時代”信息傳播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青年接受、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主性大大增強。最后,“微時代”信息傳播互動性強等特征也使青年互動分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求得到滿足,青年們可以相互交流、暢所欲言,這種互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更加貼近生活,深入內心。
但更加需要強調的是,“微時代”對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所發揮的負面作用遠超乎人們的想象。
第一,信息污染沖擊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
1、有用信息過剩,多元價值觀合流,沖擊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性
對價值觀的不同理解導致價值取向的多樣化,對同一人或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不同的解釋后就隱含不同的價值觀。雖然我們并不能否認多元價值觀的存在的重大意義,但過剩信息包圍著青年,多元的價值觀之間的交織和碰撞,增加了青年價值選擇的難度。很多青年容易存在思想混亂、價值沖突和認知偏差的問題,進而威脅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和支配地位。失去“一元主導”統領,意識形態必然陷入一片混亂,進而導致社會動蕩;尤其青年價值觀尚未成熟定型,在遇到多元和多維文化的影響、傳統和現代價值觀念的沖突時,就會出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和餞行的障礙。進一步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建立帶來了深刻社會變革,青年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也發生了深刻改變,在面對紛亂復雜的社會現象時,往往難以獨立和理性思考,不能分清主流和支流,甚至出現立場易變、信仰動搖、價值模糊,并表現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和接受的困惑。
2、無用信息污染,加劇了青年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難度和復雜性
在信息泛濫復雜態勢下,無用信息甚至有害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眼球,嚴重污染了青年成長的社會環境。不僅對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不利,甚至帶來了網絡和社會治安問題。青年善于模仿,易受外界影響,而由于知識有限,經驗匱乏,更是缺乏判斷鑒別能力,在違法信息、違反公共道德的信息、具有潛在危害信息的影響下,青年正確的價值取向追求必然會受到阻礙。進而導致青年道德意識淪落,沉溺享樂、功力主義等等,甚至容易使青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近年來,就學校中殺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件時有發生,且有上升的趨勢,這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類似的事件頻頻見諸報端,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此外,“微時代”里,無用信息如虛假信息的層出不窮也會造成惡劣影響,使青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認知偏差。如著名的“秦火火”案,北京爾瑪互動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的員工秦志暉(網名“秦火火”)等人因編造散布“7?23”動車事故賠償意大利籍乘客2億元、雷鋒生活奢侈、張海迪擁有日本國籍等謠言被刑事拘留,從而揭開了多起網絡造謠事件的真相。輕信虛假消息、謠言等的另一大危害還在于青年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無意識的再次傳播也會讓青年在無意間成為虛假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對其他青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也有著不良的影響。
第二,信息碎片化客觀上削弱了青年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效性
信息碎片化趨勢,激起了“微內容”信息的爆發,隨之而來創造出了大量低整合度、弱組織力的信息,這類信息不僅失去其原有的權威性價值,也導致青年產生閱讀的碎片化定勢,這種淺閱讀降低了青年思考和理解的能力。比如說微博,很少有青年會對接觸到的微博進行長達幾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的思索,取而代之的往往是急不可耐地繼續閱讀接下來的一條微博。信息碎片化的弊病,顯然會削弱青年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效性:其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靈魂,有其自身淵源歷史和精深內涵,對其工具主義傾向的傳播、碎片化發布和閱讀,勢必會弱化其內涵和壓抑其強大的輿論引導力,它不僅是內容碎片化,從而也導致價值碎片化,不利于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內化。其二,一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青年碎片化閱讀的定勢客觀上分散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注意力,使青年難以真正全面深刻地學習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青年越是依賴信息碎片化帶來的便捷高效,越難擁有對事物和現象的深刻的、本質的認識,反而讓人陷入了思維弱化的悖論和怪圈。青年一旦出現信仰迷茫、意志衰微等問題,就不能在原則和是非問題上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大大削弱青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效果。其三,信息碎片化導致的信息失真,即原本真實的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與原來產生偏差,一是信息接受不全面,容易導致片面的解讀,二是容易加入過多主觀理解導致信息越傳越與原信息大相徑庭。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到后來可能變的不符合,甚至可能變成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以微博為例,每條信息最多140個字,在如此有限的字數內將事情講清楚、講完整是很困難的,這就難免導致一些新聞信息的缺失;另外,受眾對其轉發時的再加工,使信息具有了主觀性,也增加人們的理解難度。
比如,“醫生自拍”這一事件被媒體曝光以后,得到了廣大網民的一致譴責。網上的一組照片中,某家醫院的近十名醫護人員在手術室以躺著病人的手術臺為背景,挽起手或擺其他姿勢。這組圖片系網友“@當維美不再唯美”通過微博發出的,文字說明是:“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我想說難怪醫患關系這么緊張,手術同時你們在做什么?”事實真相是手術持續7個小時醫護人員都沒吃沒喝,終于為患者保住了左腿,心情都很高興。當給患者打完石膏即將出手術室時,大家就一同拍照留念。一個原因是手術成功,大家都很高興;另一個原因是,對使用十年的老手術室的最后告別,第二天就要進入新手術室工作。這組圖片博主是從同學的微信朋友圈里獲得,究竟最初情況如何,恐怕該博主也未必了如指掌。加上信息交代不清,主觀意念強烈,很快媒體和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便添油加醋、發揮想象,使這一事件中的當事人,成為了老百姓對醫院不滿的宣泄口,被種種指責。
面對碎片化的信息,一般人沒有審核的能力,卻有評論和轉發的權限。所以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青年如果不對信息加以分析判斷,很容易陷入對信息的盲從中,造成對信息的偏信,以至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產生迷茫甚至會顛覆已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微時代”語境下青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努力方向
面對“微時代”信息傳播對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帶來了巨大沖擊,需要從國家、社會、學校等各個方面來應對。但一個人的價值觀的形成最終還是要靠自身的選擇和整合。所以,青年需要增強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主性,自我調適和修復。青年除了應該從自身做起,努力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精神追求以外,還應主動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傳播社會正能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為青年的實際行動、自覺行動。
對于廣大青年該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要在以下幾點上下功夫:一是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二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四是要篤實,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總書記的要求是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綱領和行動指南。面對“微時代”信息傳播的負面性,筆者認為青年應該從以下幾點具體而為:
首先,青年要深入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我們社會的主導價值觀,處于支配和核心地位,作為價值觀的一面旗幟,引領著個體價值觀的塑造。在奏響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樂章中,國家為我們定好了“主音”,青年要響應黨中央和國家的號召,更要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主動權。有效地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以系統深入的認知作為其思想基礎,青年要先做學習者,盡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只有24個字,但微言大義,具有高度的濃縮性、抽象性。只有自覺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思想,深入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加牢固地堅定社會主義的價值信念。
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要深刻理解其提出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
“微時代”信息的發達,對我們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也有弊,而我們要趨利避害,充分地利用其帶給我們的新技術、新渠道,采用線上線下相配合的學習方式,力求學習生動活潑,使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單純的被說教、被灌輸。黨報黨刊、電視臺等一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雖然說教色彩過濃、及時性也不足,但其信息發布嚴格、內容嚴肅,與當下微博、微信等平臺信息的生動活潑、及時等既形成鮮明的對比,又能很好的使我們達到了學習上的互補。
另外青年還要端正學習態度,要從內心深處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面對信息泛濫導致的青年人價值觀混亂,青年一定要堅定立場、不被迷惑,堅守自己的選擇。我們要給自己立下學習目標,才不至于使學習只是口頭說說,青年心中要有個標桿,讓自己為此向立定的目標努力前進。根據自己的興趣、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持之以恒的使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青年的一生中。
其次,青年需提升媒介素養。
作為伴隨著數字化設備、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新媒體深刻影響和改變著廣大青年。
我們不僅接受著來自媒體的海量信息,甚至對社會的認識,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傳播媒介的影響。在這種大環境下,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媒介影響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青年迫切的需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和判斷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為個人生活、社會發展所應用的能力。”[ ]提升媒介素養的主要內容包括了解相關的媒介知識、了解如何使用大眾傳媒發展自己、學會判斷媒介信息的意義和價值……對媒介的認知、對信息的判斷、道德素質的提高構成了青年媒介素養提升的主要方面。
在“微時代”里,認識媒介將會成為青年教育的必修課,正確的了解媒介的產生、發展,認識媒介的優勢、特點,才能更好的運用它。媒介也不僅僅是我們獲取信息的工具,它同時還兼具了文化、社會等屬性,只有對媒介有了一定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才能理智面對信息社會的各種現象,辯證的看到信息傳播對社會發展的兩面作用。
習總書記告誡青年要明辨,而提升青年媒介素養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青年要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提升信息辨別選取的能力,自覺追求、主動選取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信息辨別力是主體對信息的評鑒判斷、選擇取舍的能力。它需要青年保持對信息及其價值有著高的敏感度,能夠主動辨識出信息是否有益、價值大小;有了正確的判斷,還要青年能夠在理性的認識下,客觀地選擇和取舍信息。這是一種理性認識能力,也是青年獨立性的體現,是“微時代”信息傳播語境下社會發展對青年人提出的必然要求。
在現實中,面對“微時代”帶來的信息污染,青年看似被動,但在選擇信息時,仍然有巨大的逆轉空間。舉例來說,微博自主選擇關注對象功能,就是一個突破口。個性化的信息選擇,讓我們可以自主選擇信息的來源。這樣我們可以有效的減少不必要信息的干擾,而當我們多關注些主流媒體、正面人物時,接觸到的信息也趨于正面。
“道德素質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道德素質包含著一個人的情操、氣量、胸懷和風度,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面貌。”[ ]青年在信息傳播中如何發揮作用,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道德素質,青年的道德素質的提高也是媒介素養里一大重要方面。“微時代”青年既是受眾又是傳播者,但不管在信息傳播中扮演什么角色,都要有個正確的立場,明確自身對社會的責任與義務。比如,使用微博、微信等應用時,不制造謠言、不侵害他人隱私、不在網絡上攻擊他人、不亂起哄等等,青年要約束好自己,堅守一定的道德準則。
再者,青年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微時代”新傳媒領域的主要群體,應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凝聚社會正能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在網絡建設、網絡治理、網絡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國家的未來在青年,網絡的未來也在青年。目前,中國的新媒體領域有很多不和諧的東西,面對這些挑戰,需要依靠青年的力量。青年人要承擔起時代重任,努力網絡秩序的堅定維護者,網絡文明的堅定踐行者,為國家安全和互聯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也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精品網絡化傳播,創作適于新興媒體傳播、格調健康的網絡文化作品。”“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整治網絡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打擊網絡謠言和違法犯罪,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可見,為社會努力創建一個和諧的網絡環境,是一個迫切且重大的任務,而作為時代的新青年,我們責無旁貸。
青年要自省慎獨,爭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通過自身影響他人,帶動形成人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群體效應。馬克思指出,“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 ]青年和青年容易產生較高心理認同感,他們能夠對彼此在價值認同、價值選擇等方面產生極大的影響。此外,青年群體又聯系著千家萬戶,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們對整個社會形成建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觀的局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并且,青年使用新媒體新技術最頻繁、最熟練,因此,青年應當利用這些優勢,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通過宣傳、通過自身實踐傳達、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但青年的個人力量畢竟是渺小的,要想充分發揮正向激勵效應,為社會集聚更多正能量,青年還得依靠一定的組織來引領。中國共青團作為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向來積極推進青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最近更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行動。
2014年11月,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和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共同發表了“清朗網絡?青年力量”倡議書。其中強調了青年的社會責任,倡議青年要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理性上網,而在網站、微博、微信等各類網絡空間中,共青團也發起了一系列相關的主題活動,包括 “青年好聲音--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系列網絡文化行動等等。通過這些,號召廣大青年網友在網絡上主動弘揚正能量、自覺抵制負能量,積極加入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
我們青年應該積極響應共青團的號召,踴躍發出青年好聲音、形成強勁青春正能量。
最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要重視社會實踐,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有了認知作思想基礎后,廣大青年應在自己的生活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嘴上說說的口號,它應是我們腳下真真切切的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作為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只有融匯在青年的現實生活中,才能將其扎根到青年的心靈深處,成為一種習慣,固化為青年的人生行動指南。
面對“微時代”信息的負面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沖擊,青年除了努力構建清朗網絡外,也不可忽視現實社會的實踐活動,應做到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
社會實踐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包括黨團活動、志愿服務……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不僅是青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也是青年了解社會、增長知識、鍛煉自己的有效載體。在實踐中受教育、為社會服務、增強社會責任感,從而才能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增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對此,共青團精心設計,努力搭建平臺,引導廣大青年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青團中央關于在廣大青少年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的通知》中強調,要深入開展道德實踐,深化青年文明號創建、誠信示范月等活動、深化學雷鋒活動和青年志愿者行動、深化保護母親河行動,廣泛開展“光盤行動”、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節水節能等實踐活動。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是具體的,就是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青年社會(hui)主(zhu)義核心(xin)(xin)價(jia)值觀的樹立不是(shi)一(yi)朝一(yi)夕可(ke)以(yi)完成的,它是(shi)一(yi)個漫(man)長的過程,在這(zhe)過程中(zhong)很容易偏離正確的、主(zhu)流的方向(xiang),尤(you)其“微時代”信息傳播的負面性對青年社會(hui)主(zhu)義核心(xin)(xin)價(jia)值觀的消解迫切需要青年重視這(zhe)個問題,并從自身做起、進而影響(xiang)他人,真(zhen)正使社會(hui)主(zhu)義核心(xin)(xin)價(jia)值觀在青年這(zhe)一(yi)群(qun)體(ti)中(zhong)生(sheng)根發芽(ya)。
(本文獲2015年(nian)度(du)全(quan)校黨建與思想(xiang)政治工作(zuo)研究會優秀理論研究成果一等(deng)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