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強
1964年出生。中(zhong)國科學院工程(cheng)熱(re)(re)物(wu)理(li)研究所(suo)所(suo)長,中(zhong)國工程(cheng)熱(re)(re)物(wu)理(li)學會副理(li)事長,中(zhong)國科學院輕(qing)型動力重點實驗(yan)室主(zhu)任。
(一) 學習經歷
1980-09--1984-06,就讀于西北(bei)工業(ye)大(da)學(xue),獲學(xue)士學(xue)位;
1984-09--1987-06,就(jiu)讀(du)于(yu)西(xi)北(bei)工業大學,獲(huo)碩士學位;
1987-09--1990-06,就讀于西北工業大學,獲博士(shi)學位。
(二) 曾任職務
曾任工程熱物理學報副主編,大飛機出版工程-航空發動機系列編委,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兩機專項專家組成員,英文雜志“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編委等。
(三) 主要研究(jiu)及貢獻
主要從事(shi)葉輪機(ji)(ji)械的(de)內部(bu)流(liu)動研究,包(bao)括平(ping)面葉柵流(liu)動測量及分析(xi),軸流(liu)壓氣(qi)機(ji)(ji)內部(bu)流(liu)動測量及分析(xi),軸流(liu)壓氣(qi)機(ji)(ji)失(shi)穩機(ji)(ji)理(li)及機(ji)(ji)匣處理(li)擴穩技術,轉子葉片梯(ti)狀間(jian)隙(xi)布局(ju)及間(jian)隙(xi)泄漏流(liu)動。
揭示(shi)了端(duan)部二(er)次流動對平面葉(xie)柵性(xing)能的(de)(de)(de)影響;基于葉(xie)片尖部流動分(fen)析結果設計(ji)的(de)(de)(de)折線斜縫式機(ji)匣處理,在維(wei)持壓(ya)氣機(ji)效率(lv)的(de)(de)(de)前提下實現了中(zhong)等強度的(de)(de)(de)擴穩要求;所倡導的(de)(de)(de)轉子葉(xie)片梯狀間隙布局(ju)展示(shi)了良(liang)好的(de)(de)(de)改善壓(ya)氣機(ji)性(xing)能的(de)(de)(de)潛力。
多次主持部級預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防基金的實施。主編航空院校教材 1 部,在國際學術刊物、國際重要學術會議和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近 30 篇學術論文。
(四)獎項榮譽
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UTC 教育科研獎及航空基金委應用基礎類研究一等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