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經學(xue)校審核(he)批準(zhun)后納入(ru)“思想政(zheng)治理(li)論課實踐”教學(xue)方案的實踐項目列表(biao)如下,后續如有新增(zeng)項目,將在教務處主(zhu)頁本細則內容(rong)頁面(mian)進(jin)行(xing)更新。

序號 項目名稱 學分 組織單位
1 假期回訪母校活動 2 招生就業處
2 “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 2 校團委
3 中國金宝搏入口188全媒體中心創新與實踐活動 2 新聞中心
4 教學文化傳承實踐活動 2 教務處
5 自主社會實踐 2 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生可(ke)選擇(ze)參加其中任一實(shi)踐項目完成課程教學要求。項目組織單(dan)位于每(mei)學年春、秋學期開學后(hou)兩周內,將(jiang)前(qian)一個(ge)學期考核(he)通(tong)(tong)過的學生名單(dan)報(bao)送馬克思主義學院進行學分認定。認定通(tong)(tong)過的學生成績記錄為“通(tong)(tong)過”,獲(huo)得(de)2學分。

實踐項目的(de)具(ju)體(ti)教學要求和(he)組(zu)織形式如(ru)下(xia)。

一、假期回訪母校活動

組織單位:招生就業處

教學目標:

  1. 深植學生愛國榮校情懷,通過展示學校特色科教成果,同中學同學分享大學經歷,激勵廣大學子們樹立遠大理想,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矢志不渝、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立志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創新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的拔尖創新人才,以所學回饋社會,報效祖國,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輝煌篇章;
  2. 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學生設計策劃、組織實施、團隊協作的社會實踐能力;
  3. 向中學生介紹高等教育與中學教育的特點和內在聯系。

活動要求:學生組(zu)建(jian)項目團(tuan)隊,以團(tuan)隊為單位設計方案(an)并赴(fu)中學開展(zhan)活動。

活(huo)動形式不限,內容(rong)應有助于中學生(sheng)了解高(gao)等教(jiao)育和高(gao)校(xiao)特點(dian),從而(er)進一步(bu)做好學術生(sheng)涯規劃。

組織和考核方式:

學(xue)生(sheng)根據(ju)招(zhao)生(sheng)就(jiu)業處通知(zhi)申報組(zu)建項(xiang)目(mu)(mu)團隊(春季學(xue)期(qi)和秋季學(xue)期(qi)各一(yi)次(ci)),提(ti)交項(xiang)目(mu)(mu)申請書,評估(gu)合格后(hou)準(zhun)予實(shi)施并(bing)給(gei)予一(yi)定物料支持和活(huo)動(dong)補貼(tie),活(huo)動(dong)實(shi)施后(hou)團隊須提(ti)交項(xiang)目(mu)(mu)總結(jie),并(bing)推(tui)舉代表(biao)參(can)加答辯,由項(xiang)目(mu)(mu)審核(he)(he)小(xiao)組(zu)給(gei)出考核(he)(he)結(jie)果。

二、“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

組織單位:校團委

教學目標:

  1. 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幫助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
  2. 構建完善常態化、長效化的實踐育人工作格局,切實引導青年學生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提高社會化能力;
  3. 結合學校特色,發揮資源優勢,不斷凝練實踐育人突出成效和亮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青春力量;
  4. 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協作的意識與能力。

活動要求:

學(xue)生根據(ju)校(xiao)團委主頁通知(一(yi)般在6月初和(he)12月初發布)申報組(zu)建社會實踐團隊,立(li)項通過(guo)后,利(li)用(yong)假期開(kai)展為期至少一(yi)周的(de)“三(san)下鄉”或“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活動期間聽從組(zu)織安(an)排(pai),完成(cheng)組(zu)織分配的(de)各項任務。

組織和考核方式:

各實踐(jian)團隊在(zai)活動結(jie)束后(hou)提交總結(jie)材料,包括(kuo)調研報告、個人心得(de)、實踐(jian)照片等材料;校團委對參與學生進行考核,并組織優秀(xiu)團隊、個人、調研報告等的(de)評選工作(zuo)。

三、中國金宝搏入口188全媒體中心創新與實踐活動

組織單位:新聞中心

教學目標:

  1. 增強學生對中國金宝搏入口188精神譜系的認識與理解,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紅色資源和金宝搏入口188文化精神,傳承發揚我校“紅專并進”學風,鼓勵支持青年學子成為金宝搏入口188精神和優良學風的傳播者、傳承者、踐行者,科學策劃、廣泛組織學生開展科學家口述訪談、原創圖文、短視頻等實踐教育活動,通過面對面的直觀感受親身體會金宝搏入口188精神、科學家精神的宏偉魅力,內化為治學研究的動力,將實踐活動打造成一堂生動的“大思政課”;
  2. 組織學生團隊開展新聞采訪寫作及編輯、影像拍攝編輯、科學可視化、科學動畫等培訓,培養學生的媒介素養與實踐能力,以微視頻、微訪談、直播專題等形式多樣的作品弘揚科學家精神、傳遞金宝搏入口188聲音;
  3. 開展各類培訓活動,在媒體融合時代著力增強大學生傳媒素養教育,助力我校優良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提升網絡思政育人實效;
  4. 通過現場訪談、視頻制作、活動策劃等工作鍛煉學生的人際溝通、文字表達和動手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團隊協作意識。

活動要求:參加全媒體中(zhong)心培訓及選題討論活(huo)動,在(zai)中(zhong)心期間聽(ting)從(cong)相應工(gong)(gong)作(zuo)安排,完成中(zhong)心分配的各(ge)項(xiang)工(gong)(gong)作(zuo)任務。其中(zhong),在(zai)學校官方新媒體平臺賬號完成原創采(cai)編(bian)類工(gong)(gong)作(zuo)不少于(yu)10項(xiang);或(huo)(huo)者攝影工(gong)(gong)作(zuo)不少于(yu)5項(xiang);或(huo)(huo)者平面設計、動畫類工(gong)(gong)作(zuo)不少于(yu)3項(xiang);或(huo)(huo)者原創視(shi)頻類工(gong)(gong)作(zuo)不少于(yu)3項(xiang);或(huo)(huo)者參與其他重大選題不少于(yu)2項(xiang)。

組織和考核方式:面(mian)向(xiang)全(quan)校本科(ke)生,校新(xin)聞中心(xin)每學(xue)年秋(qiu)季(ji)學(xue)期和春季(ji)學(xue)期開學(xue)第(di)一個月內組(zu)織招新(xin)、面(mian)試(shi),面(mian)試(shi)通過(guo)后參加全(quan)媒(mei)體中心(xin)學(xue)生團(tuan)隊,在全(quan)媒(mei)體中心(xin)工(gong)作期間完成(cheng)相應(ying)數量的工(gong)作項目,由新(xin)聞中心(xin)給(gei)出考核(he)結果。

四、教學文化傳承實踐活動

組織單位:教務處

教學目標:

  1. 增強學生對中國金宝搏入口188教學文化的認識與理解,通過查閱檔案等工作,發掘我校老一輩師生背后的愛國情懷、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思想觀、科學倫理觀和科學方法論,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奉獻、創新、求真、批判、寬容的情懷和精神。
  2. 通過工作見習、活動策劃等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在實踐中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實際工作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 文化宣傳片拍攝等活動,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社會知名學者的交流,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通過人物訪談、教學文化宣傳片拍攝等活動,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社會知名學者的交流,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4. 通過訪談采寫、專欄文章撰寫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文字表達等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

活動要求: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can)與教(jiao)務處相關工作(zuo)(zuo)組的培訓、調研及訪(fang)談等活動,聽從相應工作(zuo)(zuo)安(an)排,完成組織分配的各(ge)項工作(zuo)(zuo)任務。

組織和考核方式:

在一學年(nian)內(nei)完成以下工(gong)作項目之一:

  1. 全程參與訪談工作(含策劃、訪談和撰稿等)不少于1次;
  2. 撰寫專欄文章不少于1篇;
  3. 參與調研、活動策劃、拍攝等工作累計不少于6次。

五、自主社會實踐

組織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

教學目標:

  1. 引導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國情、了解社會,提高大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客觀地、辨證地看待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和各種社會問題,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增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信念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 鍛煉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 培養學生的社會觀察能力,促進學生對社會的了解;
  4. 構建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認識人生意義;

活動要求:學生自主(zhu)通過各種方式開(kai)展社會(hui)調查、深入了解社會(hui)現象,結合(he)所學理(li)論知識(shi)進行獨立思考(kao)和(he)分(fen)析(xi)。

組織和考核方式:

自(zi)主(zhu)實(shi)踐活(huo)動結束后,提交社會(hui)實(shi)踐報告,由教務處和(he)馬(ma)克思(si)主(zhu)義(yi)學(xue)院(yuan)進行審核。報告要求(qiu)及提交方(fang)式:

  1. 報告要求:字數不少于1500字,應獨立完成,內容真實、豐富,不得弄虛作假、編造或抄襲,否則審核時將作不通過處理;
  2. 提交時間:學生可在三年級秋季學期第5-8周提交報告,逾期未提交,課程成績記錄為“不通過”;課程成績為“不通過”的學生,可在三年級春季學期第5-8周、四年級秋季學期第5-8周再次提交報告。
  3. 提交方式:通過瀚海教學網提交。